大发1分快3实战技巧教学
著名画家周尊圣:黄土地山水的粗犷与深沉
发布日期:2025-06-24 03:57    点击次数:118

美术史上山水画家多青睐南方山水的清丽婉约、北方山水的雄壮巍峨,后来西部山水进入了画家视野,西藏、新疆的地域特色深受喜爱,雪域高原、大漠戈壁等苍茫辽阔的自然景观可以说是风靡画坛。著名画家周尊圣也曾在新疆的西北山水里“悟道”,他在胡杨的不巧生命中感悟西北边塞蛮荒之地的坚韧不拔后,视角向东,他被黄土高原的历史文明和黄河文化所震撼。

图片

“画者,心之迹也”。从此,黄土高原上多了一双画家的眼睛,他用自己的热忱和脚步丈量这片古老苍凉而又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周尊圣说一踏上黄土地,感觉像是穿越时间长河,真正理解了为何是黄河流域孕育了华夏文明,它是如此厚重犹如史诗般的存在。他开始描绘属于黄土高坡的山水,构建属于黄土地的绘画语言。

民族的根

需要画家去涉足

随年龄增长和阅历丰富,周尊圣越来越感觉到黄土高坡值得用画笔浓墨重彩地记录,重要到自己必须扎根这片土地寻找它的“灵魂”。他认为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启点,如果作为一个当代的文化人,不去膜拜黄土地,那将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图片

在他看来,一位画家不能只埋首作画,要学会思考,这关乎到绘画的精神。他时常问,作为当代的中国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在通过山水物象表现民族精神时,还应该关注民族的根在哪里?文化来源又是什么?他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跪拜黄土地》,阐述了自己对华夏文明由来的思索。既然黄土地是原点,那值得去追寻和探求。

背起行囊在黄土高原整整走了10年,他说自己曾画新疆、画胡杨,对自然和生命有了更多感悟,开始对民族和文化的起源感兴趣,炎黄子孙在黄土地诞生,华夏儿女一路走来有了如今的民族繁盛,这太值得研究,太值得去用画笔描绘黄土地的深厚。

图片

周尊圣对于黄土高坡山水的着迷并不是走马观花,他不是写生式地观察这片山水,而是实实在在用脚步丈量。他走遍了黄土高坡的沟沟壑壑,双手抚摸过黄土的坚实和细腻,眼中见证到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滚滚,心中感受到黄土地的深情厚意。

他出版了一本关于黄土坡的文集,文中用了17万字来研究属于黄土坡的山水。他说这片土地沉默不言而又震天动地,你站在这里就会激情澎湃,甚至情不自禁流泪。这片震撼心灵的土地是画家最好的绘画素材。

开始画黄土高原的山水至今已经不止10年,但是周尊圣一直在画,他感觉自己走进这片土地后走不出来。他把黄土高坡的山水作为一个专题在研究,甚至为此办了不止一次专题画展、出版了文集画册也觉得意犹未尽。

他后来回忆说自己的心情更像是探索关于黄土高原的文化,甚至是以一个炎黄子孙的身份在寻根问祖,追寻文化的根。

即使在探索黄土高原山水的形式、墨色、构图关系上多有突破后,周尊胜依然在这个题材上笔耕不辍,他说,总觉得画没有满意的时候,总觉得最好的画在下一张。

守正创新

是艺术家们都要面临的问题

山水画在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独特面貌,这和所处时代的主流社会思想相关。技法上可以借鉴遵循前人,但是绘画的意境则完全取决画家的生活阅历、人生哲学和生命思考,更主要侧重“笔墨当随时代”。

陕北的黄土高原如何表现?周尊圣提炼出线条,包括黄土坡线条、树木线条,这样的组合听起来简单,但是勾勒出黄土高坡的神韵绝非易事。这和他多年与黄土坡朝夕相对不无关系,他对这片山水的认识囊括了充沛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重塑了这片山水的艺术生命。如此的线条来刻画山水物象,是他对黄土高坡进行了取舍和创造,这样的线条深刻勾勒了黄土坡的肌理和质感。

图片

在《黄土坡上的抖音》(97cm×60cm 2020年)这幅作品中,在黄土坡下有一处窑洞,坡上背对着窑洞有两个裹着围巾的女孩低头玩着手机,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窑洞给人传统之感,黄土高坡意味着一直以来所处的环境,女孩虽然围着头巾,身上仍有传统色彩,但手机的出现给了她们和外界的接触,身体还在黄土坡,精神却是自由和向外的。

图片

《回娘家》( 97cm×60cm 2020年)这幅作品中,回娘家的女孩在窑洞前,仍然勤快地忙碌着。重在表现陕北女孩能干、优秀、贤惠的特质,作品的基调没有苦大仇深,而是呈现温馨的视角。

他一直强调要守正创新,守传统文化的正、做人的正,必须要创新,这是摆在所有艺术家面前的问题。

故在他的作品中,构图也极有讲究。山水画讲究留白,讲究“言有尽意无穷”。周尊圣的留白极其谨慎,只有一点点留白。这如此满构图的山水作品中,那一点留白为了透气。满构图的黄土高坡有何深意?从作品的用色和用墨能看到周尊圣的用心之处。因为山体没有石头,而是黄土,没有了石头天然的冷色调给人的压迫感,黄色的之感难免给人土丘之感,但是黄土高坡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坡”,它土层深厚、绵延不绝,沟沟壑壑犹如大地皲裂,只有深入黄土高坡才能感到它的质感和厚重。如此,非满构图不能体现它的沉稳沧桑和故事感。

周尊圣常对学生讲:艺术创作的前瞻性,就必须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而且还得想着地里的。

图片

周尊圣在研究新疆天山题材山水时,认为这里的山水更多在表达自然本质的生命力,他觉得题材有广阔度但是深度还有欠缺。所以,在随年龄增长和知识拓宽,他想要涉足另一方面文化意义更浓厚的题材,黄土高坡无疑是绝佳的题材,它虽然没有山势巍峨,但却绵延起伏,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厚重的历史积淀。

于是,周尊圣一路走来确定了自己想要探索的题材,那就是“山坡地”三系列,意为天山、黄土坡、黑土地。他想从绘画体系、理论体系到哲学体系三个角度,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向时代交上一份来自一位当代画家的答卷。

图片

从地理位置来说,天山位于北方山水最西端、黑土地位于最东端、黄土坡正好在中间。隋都位于北方,属北方山水,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表现方式在当代时代背景下,在画家视角中这三处山水的雄浑厚重都有各自的绘画语言。

周尊圣说,时代发展给了我们无时间差的信息,如此便利的条件让他觉得这是一个艺术家应该做的事情。天山的圣洁令人仰慕、黄土坡的故事见证了华夏民族一路走来的不易、黑土地肥沃的土壤是希望和收获。这三个题材串起来后可以切实让人感知北方山水的气象万千和博大深沉。

一位画家,他对当代文化有一个推动作用,这是一件比生命都重要的事情,文化强国在绘画艺术领域有他的一份力,这令人振奋。正如“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

图片

周尊圣

1958年生于黑龙江林口,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画家、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韩国牧原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以西北山水为研究创作方向,以时代创新为学术理想。

近年来以天山红、黄土坡、黑土地、胡杨为山水画系列创作主题,以山坡地为学术研究课题,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色彩,不同表现手法,探索山、坡、地的文化艺术内涵。

创立了一个新的绘画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和理论体系,其作品参加全国大型学术性展览。在《美术》《美术观察》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及作品,出版画集、文集共计二十余种(《中国高等美术学院教学范本精选》《天山红画谱》《黄土坡画谱》《胡杨画谱》《西北山水研究黄土坡文集》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纽约股市三大股指5日下跌
下一篇:“多元布局 一次拿地” 辽宁推进混合产业用地供给